今天帝哥想跟大家聊聊刘少奇和彭德怀之间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。
1935年1月,遵义会议期间,彭德怀第一次认识了刘少奇。毛泽东当时介绍道:“这是刘少奇,早期入党的老同志,现在是中央委员。”彭德怀热情地与他握手,彼此初见便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没想到,遵义会议刚结束不久,刘少奇就被派往彭德怀所在的红三军团,担任政治部主任。当时红军刚经历土城战役的失利,军心十分动荡。红三军团作为此次战斗中伤亡最惨重的部队,内部充斥着各种消极情绪和抱怨声音。刘少奇刚上任,很快便注意到了这些问题,决心着手稳定部队的思想。
1935年3月,红三军团抵达贵州鸭溪后,刘少奇召集军团以上的政治干部开座谈会,详细分析干部和战士们的思想状况。他强调党的支部建设、干部培养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,并提出具体措施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,刘少奇成功扭转了红三军团消极涣散的局面。后来,时任军团政委的杨尚昆回忆说:“少奇同志统一全军思想,凝聚大家行动力,意义重大。那个时候军心一旦动摇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展开剩余60%此后,刘少奇与彭德怀保持了密切联系。1942年9月底,刘少奇深入北方局、八路军总部以及太岳等地考察。他对当前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,但也直言批评了当时北方局代理书记彭德怀。刘认为,太岳地区资源条件优越,但根据地发展缓慢,彭德怀存在过分侧重军事、忽视地方党政建设及一定的主观骄傲问题。
令人意外的是,彭德怀不仅虚心接受批评,还微笑着给刘少奇倒茶。这一幕令旁人震惊,因为彭德怀脾气火爆、直言不讳,平时谁都敢顶撞,没见过他被批评后还能如此和气。此后,彭德怀转而全身心投入地方党政工作,根据地建设迅速展开。
1959年7月,庐山会议上,彭德怀递交了著名的“万言书”,很快遭到严厉批判。毛泽东指示刘少奇主持对彭德怀的批判大会,但刘少奇表现出罕见的克制,严厉制止了部分激烈批判甚至动手的行为,保护了彭德怀的基本尊严。
9月8日,毛泽东要求中央领导对彭德怀问题表态发言。刘少奇用飞机飞行做比喻,说道:“飞机从北京飞回南京,航线不会笔直,总有左拐右转、起伏不定,但只要方向对,终会抵达目的地。大运动难免出现问题,只要动机良好、效果正确,就不该过分放大;只要方向对,就无需纠结过程。我们忽视了这点,这是教训,今后必须吸取,否则难以做好工作。”他的话巧妙地肯定了“三面红旗”的正确性,同时也暗中为彭德怀撑腰。
1962年1月“七千人大会”期间,刘少奇再次为彭德怀辩护,公开表示:“这场斗争不是仅仅因为彭德怀写了那封信。仅从信中表面看,提及的很多具体问题是事实。政治局委员给中央主席写信,即使部分意见不当,也不算犯大错。”此言直指为彭德怀“庐山事件”平反。
后来,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曾回忆说:“显而易见,父亲这是在为彭伯伯的‘庐山事件’洗清冤屈。”
作者简介:帝哥,一名90后上班族,专注写作两年,已在多个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阅读量破十万的爆文。如果你对自媒体、写作或兼职赚钱感兴趣,想利用下班时间做副业,不妨关注我的公众号“帝哥说史”,一起交流成长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论坛线上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