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1日上午,模式口古香道上的乡亲邻里聚集在模式口居委会,共同体验非遗手作,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活动现场模式口村社区居委会邀请7位非遗传承人来到现场,其中和香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的香艺,技艺人在夏至之时带来和香香粉、香模具、和香盘等制香材料,辅导居民们制作二十四节气香牌——后端本草二十四节气香牌“夏至香牌”的古法制作,香牌区域,香气四溢。参与者们按照配方调配香料,将它们精心压模成型,再经过脱模等工序,一个个散发着宜人香气的香牌便诞生了。来自广宁小学、今年九岁的刘子程说,今天学了做香牌,非常有趣,是学校课堂上没有的。大家制作的夏至香牌不仅可以佩戴在身上,还能为生活增添一份雅致,为古香道文化融入了新的文化内涵。
水拓扇体验区,桌面上摆满了色彩斑斓的颜料和清澈的水。老师轻轻将颜料滴入水中,用特制的工具巧妙勾勒,瞬间,一幅幅灵动的图案在水面绽放。参与者们纷纷动手,尝试将这转瞬即逝的美丽定格在扇面上,不一会儿,欢声笑语便充满了整个区域。
面塑区同样热闹非凡。一团团普通的面团,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,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眨眼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、神态各异的人物。大家围在老师身边,认真学习揉、搓、捏、塑的技巧,虽然手法略显生疏,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的作品,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。
剪纸区的剪纸艺人手持一把剪刀,在彩纸上上下翻飞,片刻间,精美的窗花、生动的生肖图案便跃然纸上。大家在惊叹之余,也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,小心翼翼地裁剪着,虽然剪出的作品还不够完美,但每一刀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
绒花区,五彩的丝线在指尖缠绕,经过一番精心制作,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绒花盛开。无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,还是清新淡雅的荷花,都让人爱不释手。
螺钿胸针制作区充满了精致的气息。细碎的螺钿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,大家将这些精美的材料镶嵌在胸针上,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时尚饰品。
民间手工艺制罐体验区,堆积的废旧易拉罐不再是不起眼的垃圾,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创作“主角”。非遗老师熟练地将易拉罐剪开、打磨,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,将金属薄片编织成精美的花瓶、造型独特的摆件。“原来废品还能这么美!”围观居民惊叹不已,纷纷动手尝试。大家跟着老师裁剪、弯曲、拼接,有人将拉环改造成花朵装饰,有人把罐体编织成迷你收纳篮,现场掀起一股“旧物改造”热潮。
在这里,没有年龄的隔阂,没有性别的界限,大家都沉浸在非遗的世界中,尽情享受着创作的乐趣。每一个项目都充满了互动与欢乐,现场气氛热烈非凡。
作者:任媛
配资论坛线上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