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火汤的组方与原理
核心药物:
熟地黄(90g):大滋肾水,引虚火下潜,为方中君药。
巴戟天(30g):温补肾阳而无燥热之弊,助熟地黄引火归元,形成阴阳互根之势。
配伍特点:
麦冬、五味子:养肺阴、敛浮火,辅助熟地黄增强滋阴效果。
茯苓:通利三焦,为虚火下行疏通通道。
以下是关于上热下寒治疗方法的视频:
适应症与辨证要点
典型症状:
上热:口腔溃疡、咽干、头晕、面赤等虚火浮越表现。
下寒:腰膝冷痛、夜尿频、手足冰凉等肾阳不足症状。
舌脉特征:舌红少苔,脉洪大但重按无力,属真寒假热证。
以下是关于上热下寒体质特征的视频:
临床应用与加减
李可老中医经验:
加肉桂粉1.5g增强引火归元之力;
疼痛剧烈时合用芍药甘草汤。
注意事项:
脾胃虚弱者需加姜炭、砂仁防滑泻。
需专业医师辨证,避免自行用药。
陈士铎提出的“上实下虚”理论,主要指肾水不足导致的虚火上浮病症,其核心治疗原则是通过滋阴补肾、引火归元来恢复阴阳平衡。
核心病机
上实下虚的本质是肾水亏虚,无法制约虚火,导致火气上浮,形成上热下寒的假象。常见症状包括头晕、头痛、面赤、咽痛、牙痛等“上火”表现,但脉象常呈现脉大而重按无力或寸关脉洪大但尺脉弱。
代表方剂
引火汤
组成:熟地、麦冬、五味子、巴戟天、茯苓
功效:滋补肾水,引火归元。方中熟地补肾填精,巴戟天温补肾阳而不燥,麦冬润肺滋阴以潜阳,五味子收敛浮火,茯苓防补益过载。
临床应用
头痛:若因肾水不足、肝火上炎导致,表现为遇劳或情绪波动后加重,需用引火汤加川芎、肉桂引药入脑。
虚火牙痛:牙龈肿痛但无红肿化脓者,可用引火汤加肉桂1.5克(吞服)引火归原。
咽痛:虚火上浮引起的咽干咽痛,需配合肉桂少量以导火下行。
注意事项
需辨清虚实火:若脉象洪大且有力(实火),则需用黄连解毒汤等清泻实火方剂;若脉象细弱(虚火),则以引火汤为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论坛线上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